欢迎您访问赣州市政协网站!

今天是  天气: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知情明政 >文史资料
文史学习 | 党外人士笔下的那一重要时刻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31 16:16:48  访问量:

众多党外人士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今天重温他们当时的诗作、日记,行文走笔间,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70年前的热情和激动、喜悦和感慨。

宋庆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

参加完开国大典后,宋庆龄的内心非常激动,她在《华北之行的印象》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工人、农民、教育工作者、学生、公教人员、文化团体、人民解放军,这一张名单永远念不尽,就像游行的队伍似乎永远走不完,一直走到深夜,火炬把黑夜照耀成白昼。中国真的学会了歌唱和舞蹈。因为有的是无穷尽的歌唱和有节奏的表演。我看到了凭人民的力量,我们的具有历史性的政府诞生了。我亲眼看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

宋庆龄(1893—1981),海南文昌人,出生在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

马叙伦:畅书“得宿”


1949年10月1日,马叙伦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了庄严豪迈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铿锵有力的宣言,像雷鸣一般,震撼山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雄壮国歌声中,响彻云霄。马叙伦感到无限幸福和自豪。不久,马叙伦饱含激情写下大幅作品“得宿”二字,标志着他颠沛流离、为正义流血战斗的大半生,终于安得归宿,表达了他与人民的共同宿愿得到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叙伦的提议下,每年的10月1日作为国庆节,从此固定下来。马叙伦(1885—197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著名教育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和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黄炎培:赋诗“天安门歌”

为了纪念开国大典,黄炎培在当天一口气写下36句长的“天安门歌”:

归队五星旗下,齐声义勇军歌。

新的国名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大野秧歌四起,红颜白叟黄童。

中华人民领袖,出一个毛泽东。

主义推翻帝国,友邦首结苏联。

今年一九四九,中华采用公元。

辽金元明清帝,帝京此地千年。

是人民的首都,今朝还我河山。

礼炮五十四发,单位数符政协。

震起中华国魂,民主和平统一。

是自己的政府,是人民的武装。

昼旗夜灯一色,天安门外红场。

红场三十万众,赤旗象征赤心。

赤心保卫祖国,赤心爱护人民。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

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为了革命牺牲,是人民英雄们。

英雄永垂不朽,立碑中华之门。

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职业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雷洁琼:这一天来之不易

1949年10月1日晚,雷洁琼在日记中写道:在巍峨的天安门观礼台上,我幸福地站在毛主席身后,遥望广场上欢欣鼓舞的人群,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激动得流下热泪。一百多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新中国终于诞生了。这一天来之不易啊!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性时刻,自己作为一个爱国民主人士,回忆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关怀下,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为争取和平民主尽了微薄力量,共产党和人民却念念不忘。正如毛主席说过的那样:“凡是真正为人民出过力,在人民困难的时候确是帮过忙,做过好事的人,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亲切体验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来日方长,我们民主党派应当永远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为人民多做好事。

雷洁琼(1905—2011),广东台山人。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来源:江西政协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7 www.jxgz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722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167号   技术支持:网联科技